探讨保护消防员,是对救火英雄最好的悼念
经授权转自狐度工作室(ID: sohu-hudu)
作者:杜虎
社会对消防员的尊重,不应该只是歌颂他们的牺牲,更应该尊重他们的专业判断。消防员应该是专家,火场更重评估判断,不提倡莽勇,有勇有谋才能避免牺牲,减少牺牲。如果消防队员认为后撤更科学,那我们就不要去强求“最美的逆行”。
3月30日,四川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,消防力量扑火过程中,在一段特殊地形下,风向突变,火势逆向蔓延爆燃,巨大火球瞬间吞没人员,27名消防员和3名地方救火者遇难牺牲。这些因公殉职人员的勇敢令人感佩,他们的事迹值得纪念。
这次牺牲之所以特别让人动容,自然与牺牲者的规模有关,几十人的伤亡快赶上一次中型战争的损失。除了人数多,牺牲者还被具体化,我们失去的是24位90后、2位00后、1位80后的年轻生命,他们家庭痛失爱子、父亲、丈夫,亲友蒙受重创,这些令人倍感伤心。
▲ 迷离森林火灾中牺牲的消防员此前发给家人的救火现场。 © 新京报
毋庸置疑,消防员的牺牲配得上英雄称号。不光是他们,3月14日山西沁县森林火灾中牺牲的6名消防队员,三年前天津港爆炸救援中牺牲的数十名消防战士,以及在历次救灾中损失的消防官兵,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。他们无畏牺牲,所以当牺牲消息传来,叫人黯然神伤。
木里县这次火灾引起许多讨论,话题在许多方向展开。铭记牺牲者的付出,无论是网络祭奠还是当地民众自发送行,都体现了人心所向。还有许多关于消防机制的讨论,在悲情伤感之外提供深入角度,某些观点有启发性,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消防员的牺牲,并着力减少牺牲。
无论是专注于英雄叙事,缅怀年轻消防员的逝世,还是理性探讨消防体系的完善,都是悲剧后可以理解的人心反应,是并行不悖的两条主线。它们在吸取经验、减少伤亡、珍惜消防员等方面有交集、有共识,无非是强调的点略有差异。
坦率地说,眼下也许不是检讨消防机制的最好时机。原本隶属于武警序列的消防部门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,消防向地方公共部门转变,从军队体系并入公安隶属,这一进程在各省市进度不一。这种过渡期会带来一些不稳定,也许过个两三年,再来评价更合适。
这可能是英雄叙事冷对理性探讨的一大原因,但我们认为,理性探讨并不会削弱社会对消防员牺牲的共同评价,反而可以更加具体地体察消防员的工作环境,知晓他们的不易与付出。而且,现有的正面讨论提供了不少建设性意见,它们应该也可以在机制改革中融会贯通。
▲ 2019年4月3日,山西长治,沁源“3.29”森林火灾前线扑救工作进行中。 © 视觉中国
消防从军队并入地方公共部门序列,意味着用武警体制来承担消防重任的做法要彻底改变。原有的消防体制降低了行政支出,政府可以不做这块的预算,但在改革之后,这块原本就该补足的不能再省了。消防的性质和角色转变,地方财政要在民生支出中认真接纳。
从“消防官兵”转为“消防队员”,体系变革带来的是职业化的树立与养成。这可以极大地改变消防队员年龄构成单一、人员断层的老大难问题。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体系下被“应急”需求掩盖了,一旦消防回归地方,职业化的优势就会显现,打造“专家型消防员”等瓶颈就可以被突破。
消防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不是一回事,它们是相辅相成的。专业化是对职业化的确立,没有专业就无法树立职业,而职业的空间又为专业化供应必要的资源。没有专业,就没有职业;没有职业,专业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。消防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,两手都要抓。
针对消防队员的专业化建设,颇有些批评意见。这些意见立足于美国、香港等地消防模式,它们当然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,但考虑到中国的消防任务、救援场景以及与施救相配套的日常备案、巡查等基础问题的不同,如何确立中国化的消防专业性,也应该侧重考虑。
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消防,对应某套普遍的价值观念与行动原则,是围绕凉山州救火讨论较多的东西。我国从去年启动消防员的专业考试和分级制度,指挥员的专业判断、一线消防员的临场操作等,都逐渐正规化,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努力的方向对头,也值得期待。
森林救火上专门的直升机,配备超高云梯,使用世界最先进的泡沫消防车,这些科技上的革新,只要舍得投入不难实现,但专业化最难的部分不是装备,而是角色与意识的配套。消防员应该是专家,火场更重评估判断,不提倡莽勇,有勇有谋才能避免牺牲,减少牺牲。
▲ 群众自发悼念牺牲的救火英雄。 © 新京报
社会对消防员的尊重,不应该只是歌颂他们的牺牲,更应该尊重他们的专业判断。如果有的火不能救,如果烧掉自灭的代价更小,如果喷水反而制造更大的火情,我们情愿消防队员保守一点,后退一点。如果消防队员认为后撤更科学,那我们就不要去强求“最美的逆行”。
将消防员简单地理解为“救火”,体现了陈旧的消防体系对社会认知的不好影响,在新旧消防体系变革的过渡时期,社会当有诚恳反思的能力。共同建设、努力促成先进的消防体制,社会认知和大众心态也要跟着转变。我们感动于消防员的牺牲,但我们绝不希望看见他们无谓倒下。